勇于自我革新,不断修正前行之路;自我变革,才能赢得主动权!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就是“刀刃向内,自我革新”的勇者。
3月3日,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在总裁办公会上的讲话在全网迅猛传播。文章显示,本次会议赵燕铁腕亮剑!计划投入7000万实施反腐、组织“刮骨疗毒”,重构技术护城河。《美妆头条》记者梳理,赵燕会议讲话核心内容如下:
1、公司主动“点刹”后,华熙生物“功能性护肤板块”业绩连续两年下滑,是拖累整个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。
2、面对AI技术革命及市场之间的竞争升级,面对内外危机,华熙生物需要战略变革。
3、管理架构难以适应市场变化,导致团队失去创业状态和一线战斗力,华熙生物需要重返创业型组织。
4、原“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部”更名为“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部”,强化技术转化能力,同步启动组织与业务调整。
5、坚持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突破方向,通过生物科学技术底层创新实现产业升级,呼应国家“新质生产力”战略。
6、所有涉贪腐人员(无论职级)须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并提交辞呈,逾期未处理者移交司法部门。
按照赵燕讲话,驱动本次华熙生物“组织与战略深度变革”的两大引擎是:AI技术革命及效率变革。
2025年,AI巨浪滔天,DeepSeek的横空出世,引发全球认知革命。其在AI领域的革命性突破,震撼了全球科学技术圈! 如今,DeepSeek们正在颠覆美妆圈:在AI驱动下,美妆产业正从经验驱动型向认知驱动型跃迁。因此,包括华熙生物在内的中国化妆品企业,纷纷布局AI,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护肤新生态,构建国货品牌竞争力。
年初,特朗普“二进宫”。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是特朗普钦点马斯克执掌的“政府效率部”——提升政府运作的效率和透明度。马斯克将企业级管理工具应用于公共治理,试图用“电锯”切除官僚体系的冗余脂肪。
财报显示,2023年华熙生物员工总数4655人,实现盈利收入60.76亿元、净利润5.93亿元,人均创收130.52万元,人均创利12.74万元;同期,珀莱雅员工总数2971人,实现盈利收入89.05亿元、净利润11.94亿元,人均创收299.72万元,人均创利41.43万元。相比之下,华熙生物的效率与效益都与珀莱雅有一定差距。
“效率革命”对政府、对企业都很重要、都是难题。众所周知,企业纯收入能力离不开效益和效率。企业按照资本逻辑运作,追求最高效率和最大利益是管理者首要的关注点。
因此,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亮剑,计划投入7000万实施反腐、组织“刮骨疗毒”,重构技术护城河,是华熙生物效率变革的必然行动。面对这些趋势和华熙生物目前的状态,想不被时代淘汰,华熙生物不能再等待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24年是华熙生物的“变革元年”。评价企业变革成败的唯一标准是:经营数据是不是产生了连续性的显著提升?人均效益会不会产生了连续性的显著改善?人均成本出没出现了连续性的显而易见地下降……
总而言之,未解决华熙生物目前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,向慢作为、不作为亮剑;向低效率、低效能宣战,是其效率革命的有效路径。
我们知道,“大企业病”其症状包括机构臃肿、决策缓慢、协调困难、创新不足、官僚文化等。得了这个病后,企业有可能会出现阻滞发展的种种危机,最可怕的是导致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。
目前,华熙生物涉及“原料业务、医疗终端业务、功能性护肤品业务、功能性食品业务”四大业务板块,集团员工超4500人,管理机制和职能复杂化。在过往几年业绩快速地增长下,或多或少存在大企业病的一些问题。
按照董事长赵燕提炼,就是面对取得的成绩,有些人开始飘了,以为是自己本事大。一旦碰到问题,就开始抱怨。
董事长赵燕提出“从严治理组织”要求,明确通过“刀刃向内”的自我革命式改革,对贪腐、外包依赖等问题进行系统性整顿,强化核心业务自主能力建设。
赵燕认为,华熙生物需要建设一个年轻、硬核专业、有探索梦想的团队,需要那些因为相信而努力,因为相信才会去造就新风口,造就新世界的人。
华熙生物下一步的重点,是要打破低效官僚团队的伪工作,重新建立创业型组织,重新培养创业型团队精神。重返创业型组织,能够激发创新活力与技术进步,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与组织效率,能够强化团队凝聚力与长期价值,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,有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根据华熙生物董事长总裁赵燕的提议,原华熙生物“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部”将更名为 “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部”(与欧莱雅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类似),强化技术转化能力,并将同步启动组织与业务调整。
赵燕要求,接下来,华熙生物的小组成员必须在思想上拉高维度,在行动上贴近业务一线,重返业务一线,听得见一线战斗的炮火。没有能力在一线工作中拿出具体成果的人,该转岗培训的转岗培训,该淘汰的淘汰;不了解一线工作细节,只会传达中转、搞伪组织工作的,一律淘汰。
从严建设团队,重返创业型组织,一切为了效率、效益,一切为了企业健康、安全、可持续发展。调整后,我们期待经历阵痛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“回归”增长的轨道;期待润百颜、夸迪等品牌再续辉煌。
以前,华熙生物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(玻尿酸)为起点,通过技术迭代、全产业链布局和标准输出成为全世界玻尿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。
在行业竞争加剧与价格下降带来的压力下,华熙生物正加速向合成生物驱动的“生物科学技术平台”转型,以技术多元化和医疗级创新重构增长逻辑。
在中国化妆品行业,华熙生物一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。“坚持长期主义,埋头科学技术创新”是其赢得关注、赢得市场的发展路径。在这条路上,从透明质酸的产业化到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布局,从原料巨头到全产业链平台,华熙生物一走就是25年。
在研发投入上,华熙生物一直是遥遥领先。自2019年上市以来,华熙生物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领域的投入,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,华熙生物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已超17亿元,在美妆行业的研发投入也一直是位居前位。
从研发费率(研发投入)来看,中国化妆品上市企业如珀莱雅、丸美股份、上海家化、巨子生物等基本在2%—3%左右。但是,华熙生物研发费率在5%—7%左右,远高于同行。
赵燕强调,华熙生物要坚持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突破方向,通过生物科学技术底层创新实现产业升级,呼应国家“新质生产力”战略。
行业认为,合成生物学被称为“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”。近年来,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,合成生物学以其可以安全、高效、绿色地生产高质量原料的独特优势,突破了传统化学合成与天然提取的局限性,为化妆品原料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新方向,成为原料创新的焦点。
如今,合成生物学群雄逐鹿,成为资本“新宠儿”。政策支持、资本青睐、蓝图绘就,合成生物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当然,合成生物技术护城河的构建需以“技术产业化+生态协同”为核心,通过资本重仓、政策赋能、产学研融合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,同时以差异化产品与标准输出巩固竞争壁垒。
目前,合成生物已经是华熙生物核心战略,其聚焦功能糖、蛋白质等六大类生物活性物研发,构建从“基础研究→技术转化→产业应用”的全链条创新体系。
华熙生物以合成生物为矛,通过技术原创性(专利壁垒)、产业协同性(生态授权)、应用延展性(医美→医疗)重构护城河,其底层逻辑是将生物活性物研发能力转化为跨行业的“技术标准输出力”。
当然,合成生物的基础科研与产业化,其变现路径需要一定的周期。我们再一次期待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创造新辉煌。
“全球生命科学未来10年会在AI的赋能下出现波澜壮阔的发展,消费品业务的获客和消费的人决策链路也会发生巨变。谁不顺应这个趋势,建立组织培养人才,还在鼠目寸光地捞点钱,搞点小团体利益,耍小聪明搞博弈,谁就给我下课。”赵燕如是说。
在内部讲话中,赵燕高调向内部的贪腐宣战,并发出“最后通牒”。所有涉贪腐人员(无论职级)须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并提交辞呈,逾期未处理者移交司法部门。
这一强硬表态的背后,是对华熙生物连续两年的业绩下滑、核心团队动荡,以及“伪管理者”、“伪组织者”之困的呐喊。赵燕痛斥部分高管“只会追风口、对前沿科技一无所知”,沦为“既无科学底色又无市场拼杀能力的伪管理者”。
赵燕坦言,此前企业管理过于宽松,导致“小团体利益”“权力寻租”等现象蔓延。赵燕告诫大家,做一个正直、专业、充满正能量的人。
对于民企来说,虽然贪腐表面上损失的是钱,有时候还连带损失了竞争力和战斗力。所以当腐败已经危及企业的发展稳定、舞弊行为还会伤害外界对企业的信任时,民企们那是选择“老虎苍蝇一起打”,职位再重要也不放过。
民营企业的反腐,对于促进企业回归市场之间的竞争本质、保护消费者权益、优化提升整体市场环境,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。
华熙生物通过“反腐整顿、科技驱动、生态赋能”三层次行动,将“从严建设团队”从纪律管控升级为系统性组织能力迭代,最终服务于“让每个生命鲜活”的长期使命。
赵燕的铁腕“整顿”,华熙生物的“刮骨疗毒”,以及押注合成生物,重构技术护城河,其本质就是华熙生物“效率革命”、“效益革命”的双重革命。能否扭转华熙生物从“玻尿酸依赖症”向“生物科学技术平台”转型的被动局面,其成败重点是能否在3-5年窗口期内平衡短期阵痛(利润下滑、人才流失)与长期技术红利释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